评估代表在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.docx

免费试读

评估代表在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评估座谈会上的发言

尊敬的督导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

大家下午好。

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评估代表,参加今天这场意义深远的学习教育评估座谈会。刚才,督导组领导详细通报了全县学习教育的总体情况与阶段性成果,几位同志也分享了宝贵的意见,听后很受启发。根据会议安排,下面我结合前一阶段的观察与思考,从个人角度,谈三点粗浅的认识与感受,希望能为我们共同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提供一个真诚的参考视角。发言若有不当之处,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。

一、总体评价

自深入贯彻作风建设专题开展以来,我一直在关注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进展与动态。总的来看,我认为住建局的学习教育工作,可以用“形神兼备,知行合一”八个字来概括。这并非客套之词,而是基于具体观察得出的切身感受。

所谓“形”,指的是学习教育的组织架构与流程举措规范有力。从最初的动员部署,到过程中的学习研讨、警示教育,再到昨天专门组织县级与群众评估工作座谈会,整个过程环环相扣、节奏清晰。这表明,住建局并非将学习教育视作一项临时性任务,而是将其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,在组织形式上保障了学习的严肃性与覆盖面。特别是将“群众评估”与“征求意见”作为关键环节,通过问卷测评、座谈访谈等多种方式,开门纳谏,主动接受监督,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“群众路线”最生动的践行。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收集反馈,更是建立信任、凝聚共识的过程。

所谓“神”,则是指学习教育真正触及了思想灵魂,内化于心。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。我观察到,住建局的学习教育紧紧围绕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”这一核心主线,始终没有偏离航道。更重要的是,它成功地将抽象的“精神”与“规定”转化为干部职工可感、可知、可行的行为准则。会议材料中反复强调的“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相统一”,以及“真查实改、即知即改、标本兼治”的原则,都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内核。这种精神,防止了学习教育滑向“走过场”的形式主义,确保了其内在的神韵与价值。

而最终的落脚点,在于“知行合一”。这也是本次学习教育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。学习的成效,终究要用实践来检验,用群众的感受来衡量。住建局明确提出,要将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。这不只是一句口号。据我了解,在学习教育期间,党员干部深入项目攻坚前沿,直面矛盾,着力推动解决像“XX县雨污分流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”这类历史遗留的硬骨头问题。这种直面问题、不避不绕的行动力,正是学习教育成果从“纸上”落到“地上”的最好证明。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: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,是把作风建设的成果,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,让群众真正成为主题教育的受益者。

二、个人感受

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者,有时也是这项工作的间接参与者,我想分享两点最真切的感受。

第一点感受,是“温度”的变化。作风建设,听起来是一个宏大的命题,但它的成效却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之中。我感到,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住建系统内部乃至对外服务的“温度”有了显著提升。过去,一些流程可能更强调“照章办事”,有时会显得有些刻板和冰冷。但现在,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在严格遵守规矩的同时,会多想一步、多问一句:“怎样才能在合规的前提下,让办事群众更方便一点?怎样才能让项目推进得更顺畅一些?”我曾听闻一个例子,某项复杂的工程审批,以往可能需要企业跑多个科室、耗时数周。而前不久,一位负责同志在了解情况后,主动牵头协调,召集相关人员现场办公,一天之内就理清了脉络,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。这个小小的变化,背后折射出的,正是“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”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。这种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的“温度”,比任何总结报告都更有说服力,它如春风化雨,悄然改变着整个单位的政治生态与工作气象。

第二点感受,是“韧度”的增强。作风建设最怕“雨过地皮湿”,一阵风过后又恢复原样。因此,能否建立起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,是衡量学习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。我欣喜地看到,住建局在这次学习教育中,展现出了强大的“韧度”。这种韧度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“向内看”的自觉。会议强调要常态化强化警示教育,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。这意味着,学习教育并非终点,而是一个持续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的新起点。通过制度的笼子,将好的做法固化下来,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“深根厚植”。二是“回头看”的坚持。对于已经整改的问题,特别是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样的敏感问题,明确要求定期开展“回头看”,防止问题反弹。这种一抓到底、常抓不懈的决心和毅力,正是作风建设从“治标”迈向“治本”的体现。它表明,单位正努力将外在的要求,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组织文化和行为习惯,这种“韧度”,是确保住建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。

三、几点思考

基于以上的观察与感受,我对住建局学习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充满信心。在此,我也想本着“查漏补缺、改进提高”的共同目标,站在一个善意第三方的角度,提出三点尚不成熟的建议,供大家参考。

一是在“深化”上再下功夫,推动认知从“知其然”向“知其所以然”转变。当前,大家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要求已经熟稔于心。下一步,或许可以引导大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:这些规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它与党的宗旨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、与我们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究竟是什么?建议可以引入更多鲜活的、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学,组织跨部门的专题研讨,甚至可以邀请服务对象、项目合作方来谈谈他们的期待。让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中,不仅明白“不能做什么”,更能深刻理解“为什么要这么做”,从而把遵规守纪从一种外在约束,升华为一种内在的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。

二是在“转化”上再拓渠道,构建一个“活”的成果共享与传承机制。本次学习教育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和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。这些宝贵的财富如果仅仅停留在总结报告里,未免有些可惜。建议能否探索建立一个动态的、数字化的“作风建设实践案例库”。比如,将解决“雨污分流项目”中复杂问题的思路、方法、协调过程进行脱敏处理后,做成教学案例上传。这样,不仅能让学习教育的成果“活”起来,方便随时查阅、学习,也能为新入职的同志提供一本生动的“教科书”,真正实现经验的有效传承,为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提供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抓手。

三是在“评估”上再扩维度,形成一个更全面的外部反馈闭环。目前,住建局已经开展了非常有价值的“群众评估”,这非常了不起。在此基础上,是否可以适度将评估的触角再延伸一些?比如,可以定期邀请一些与住建局业务往来密切的建筑企业、设计单位、监理公司等合作伙伴,进行匿名的满意度测评或举行小范围的恳谈会。他们的视角,能够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我们干部职工的办事效率、服务态度和专业精神。将内部评估、群众评估与伙伴评估相结合,形成一个360度的反馈体系,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发现问题、改进工作,让优良作风的建设成果,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检验和认可。

同志们,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一次成功的学习教育,最重要的成果,是播下持续向好的种子。我坚信,在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,在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本次学习教育的丰硕成果,必将转化为推动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的磅礴力量。

我的发言完了,谢谢大家。


此文章为免费素材,可以免费观看全文,电子版0.01元购买即可下载

浏览量:${art_info.hits_amount}
评论:${art_info.comment_amount}
点赞:${art_info.praise_amount}
收藏:${art_info.collection_amount}

发表评论:

用户评论:

  • 暂无数据